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古往今来札记

雍正当皇帝后,八爷、九爷、十爷下场如何,跟电视剧里有什么差别

2024-10-15 09:42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雍正形象,唐国强老师展现了一位深思熟虑、情感复杂的帝王,他在剧中的许多决定往往是在重重压力和矛盾中作出的,给人一种“忍无可忍”才出手的印象,特别是在处理兄弟的冲突时,面对八王党的屡次进犯,显得较为人性化,充满了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然而,历史上的雍正皇帝对待政敌,包括他的几个弟弟,可没有电视剧中描绘得那样手下留情。

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雍正帝即位后迅速对昔日的竞争者,尤其是“八爷党”成员进行了严厉打击,八王党在雍正继位之后,就已然落败了,更别说像电视剧里面那样明里暗里再跟雍正较劲了。

历史上的八阿哥胤禩,在雍正朝初期经历了从显赫到沉沦的巨大转折。

胤禩自小聪明能干,颇受康熙帝喜爱,且在朝中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使他在“九子夺嫡”的皇位争夺战中一度成为有力竞争者。然而,随着雍正帝(胤禛)即位,胤禩的好运便走到了尽头。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对胤禩及其同党采取了严厉措施。

胤禩先是被削去亲王爵位,降为贝勒,不久之后再进一步剥夺其贝勒身份,圈禁于家中。更甚的是,雍正将胤禩的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中可能含有“无用之人”或“讨厌的人”之意,这一改名行为不仅是对其人格的极大侮辱,也彻底断绝了他与皇家的联系,象征着他完全被排除在皇族之外。

被囚禁期间,胤禩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据史料记载,他被关押的地方狭小、潮湿,且供应的食物和医疗照顾都非常有限。

这种身心双重折磨下,胤禩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在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病逝于囚所,享年仅45岁。

胤禩的遭遇,在历史上引发了诸多讨论与同情。一方面,他被视为一位才能出众但不幸生在皇权斗争中心的悲剧人物;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他的政治手腕和对权力的渴望,直接导致了自己及家族的不幸结局。

九爷胤禟,也是“八爷党”的骨干,雍正对他那叫一个恨铁不成钢,待遇和八爷差不多。先是削籍除名,接着改名叫“塞思黑”,听起来就不是啥好词儿。他被铁链锁着押送,关在四周高墙围得水泄不通的地方,受尽苦楚。最后,九爷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下,三个月多一点就走了,真是悲惨。

至于十爷胤䄉,他算是这里面“不幸中的万幸”。雍正刚一上台,他就被削爵抓起来了,但后来乾隆皇帝上位,他又被放出来,还给了个辅国公的名头,最后也算安安稳稳地走完了人生路。在那个尔虞我诈的皇宫里,能有个还算体面的结局,十爷算是幸运的了。

十四爷胤禵,稍微好一些。雍正当上皇帝后,先把十四爷从外面领兵的地方叫回来,不让他管军队了,这样就不用担心十四爷在外面有自己的武力支持,能反抗自己。回来北京后,虽然没直接把他关起来,但十四爷的行动受到了很多限制,相当于被看管在家里,不能随意出门。

开始的时候,雍正对十四爷还挺客气,给他封了个不错的爵位,但后来慢慢地爵位降了,待遇也没以前好了,十四爷就这样,从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变成了一个在家没什么实权的人,不能参与国家大事了。

胤禵的人生也经历了从战场英雄到宫廷边缘人的巨大落差。直到乾隆帝即位后,他的处境才有所改善。乾隆帝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度,对叔叔胤禵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名誉和照顾,包括提高爵位、改善生活待遇等,让他得以安度晚年。

都说祸不及妻儿,可在在那紫禁城的红墙之内,帝王家事,哪里还讲什么“祸不及妻儿”的俗世温情,唯有权力的游戏,最是凉薄无情。

在古代皇权至上的环境中,一旦被帝王视为政敌,不仅本人会遭到惩处,家族也会受到株连。

先说这八阿哥胤禩吧,到了光绪年间,胤禩这一脉就没了男丁继承,断了香火。他唯一的儿子弘旺还是偏房生的,因为胤禩自己早早就倒了霉,弘旺也没沾上啥光,还被雍正软禁,他的居所条件极其苛刻,门窗紧闭,几乎与外界隔绝,仅留有一个小小的砖洞用来递送食物和饮水,这样的安排无疑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限制他的自由并施加精神压力。

后来到了乾隆时期放出来变成个平民百姓,每月领碎银三两过日子。一个儿子夭折,好歹是把两个儿子拉扯到成年,可再往下,就没人了。

九阿哥胤禟的后人更惨,老大儿子弘晸被关到72岁才放出来,其他儿子也没啥出息,后世几乎没人记得他们了。

十阿哥胤䄉的后代倒是挺有意思的,别看他被雍正说成“粗人”,后代里出了文化人,比如第六子弘晙,写的诗比乾隆帝的还受欢迎。到了玄孙奕泽那一代,还考上了进士,当了官。民国时期,十阿哥家又出了一位将军,叫溥燻,虽然职位高,但好像挺清贫的,后来儿子还卖了祖宅。

最后说说十四阿哥胤禵的后人,那可是“八爷党”里混得最好的。为啥?因为人家是雍正的亲弟弟嘛,乾隆对他这位亲叔叔自然是要照应的。胤禵的儿子们在乾隆朝都过得不错,有的当了大官,奕山还做了将军。

说到现代,胤禵的后人里最有名的当属北京的风水大师金焘纯,人家还开了个工作室“正名庐”,专门给人起名、写对联、碑文啥的,听说在香港《凤凰周刊》上都有报道呢。

瞧瞧,这“八爷党”的后代们,有的衰败,有的兴盛,真是各人有各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又能料到几百年后的光景呢?咱们今儿的茶话会就到这里。

更新于:2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