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琼台女仙】女仙总管“西王母”
女仙总管“西王母”
西王母,另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瑶池金母、王母娘娘、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掌管不死药、罚恶、预警灾疠的长生女神。
《山海经》中称西王母是上古时代的一个原始部落的名称,也是中国西部的地域概念,《尔雅·释地》中有“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的记载,吴晗认为:“西王母,是公元前3000年左右活跃在陕、甘高原一带的戎族或西戎的别名。”
西王母传说产生时间很早,西周金文即有“王母”的记载,《管子·轻重己》也有“出祭王母”的记载。但对西王母原始形象的描绘,见于战国至汉代成书的古籍《山海经》。
《山海经·西山经》云:“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海内北经》云:“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大荒西经》云:“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可见这个部落崇拜“人形、虎齿、豹尾、戴胜”(象征神力的花纹手饰)的图腾标志,故而人们将这个部族及其成员称作“西王母”。
战国时期是西王母被神化的时代。《庄子·大宗师》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西王母修成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已有一层神秘色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王母的故事逐渐在民间广为流传。《淮南子·览冥训》称她掌有不死之药,文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窃以奔月。”
《地形训》又说她在“流沙之濒”。又据张华《博物志》卷八曰:《博物志》卷八《史补》:“汉武帝好仙道……时西王母遣使乘白鹿告帝当来,乃供帐九华殿以待之。七月七日夜漏七刻,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南面。”
道教创立以后,西王母被纳入神系,成为道教至高无上的女神。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
后来《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二二又宣称她是自“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生而飞翔,以主毓神元奥于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气,结气成形”。而成太阴之精,女仙之宗,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配匹,“共理二气,而育养天地,陶钧万物矣”。
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凡是世上成仙之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才能进入三清境,拜见元始天尊。
据说黄帝讨蚩尤之暴,咸所未禁,当黄帝归息太山之上,王母遣使者授以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的真符,裁其战略密诀:“太一在前,天一在后,得之者胜,战则克矣。”
并且命九天玄女授黄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
黄帝细心研读了玄子之术后,遂克蚩尤于中原。当虞舜摄位佐尧治事时,王母遣使授舜白玉环。舜即位后,又授舜以神州地图,遂使舜建功立业。
在黄帝九州疆域的基础上,将疆域扩展为十二州。此时王母又遣使献给舜一种古雅的乐器--白玉琯,舜吹之以和八风。
魏时,曹植作《仙人篇》颂曰:“东过王母庐,俯视五岳间。”这"王母庐"即今之山东泰山脚下王母池,唐代时称之为瑶池。
据载,王母曾于泰山王母池,集聚群仙,所以其后创建道观加以祭祀,隋朝李谔有文曰:昔黄帝建岱岳观,遣玉女七人,云冠羽衣,修奉香以迎王母。
此外,崇奉西王母的内容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亦有体现。
在世人的心目中,西王母就是调和阴阳,致召万灵,统括真圣,“若隐若现,运百灵而准今”的女仙。
她有“三千侍女,奏笙簧之元乐,百岁蟠桃,开金碧之灵园”。她的神威,使“十方高圣同拥护,九曜仙真共策行”。如此高圣仙真,当然会赢得普遍的尊敬和信奉。
据说西王母的诞辰日是七月十八,但每年的三月初三,天界各路神仙都会集于瑶池,为王母庆寿,谓为“蟠桃会”。同时,她还常出入天庭,赐福赐寿于人间的善男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