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开口饭的媒婆,有一颗黑痣在嘴角上
阿桂哥
在戏台上,媒婆妖里妖气,属于丑旦。
在古装戏里,甚至在一些电影、电视连续剧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媒婆。就好像过去的电影和戏剧那些是好人那些是坏人一样,媒婆的形象,也几乎是一个模板一个套路。最为明显的,就是媒婆痣。
媒婆,媒婆,能讲会说
按相面先生说的,嘴角有黑痣的人,一生吃食无忧,一生凭嘴吃饭。媒婆是“吃开口饭”的人,所以媒婆的嘴角,是有黑痣的。古装戏里(或者影视剧里),懂行的导演和化妆师一般都会在媒婆脸的左下方或右下方画上黑痣。
媒婆,指旧时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妇女,存在历史悠久,有官媒和私媒之分,是古时男女婚配的重要中间人。媒婆,也是古代民间的一个重要职业。
媒婆,就是牵线搭桥。“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这是评剧《花为媒》中两个媒婆唱的戏词,也是句民间广泛流传的俗谚。
封建时代,男女要成婚几乎都离不开媒人。汉代《孔雀东南飞》里就有了媒人:“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写张生与崔莺莺相爱,经崔莺莺的侍女红娘从中撮合,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以后,“红娘”便成了媒人的别称。
封建礼教规定“男女授受不亲。“三岁不同床、五岁不同席”,“好女不出门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规矩,把青年男女之间的往来切断,自由恋爱少之又少。青年男女要成婚,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有“三媒六证”、“八字相合”等。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要是没有我牵线,孤男寡女满街奔。
媒人,向来以中年妇女居多。因为中年妇女出入别人家的宅院方便一些,与人家的父母好沟通。媒婆,一要聪敏练达、通晓人情世故;二是腿脚勤快、不辞辛苦;三要能说会道;第四,还要有一些经济头脑,在双方过礼下定之类的交割上,能公允适度,做到皆大欢喜,两头满意。另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事情,还要有信誉、口碑好。谁撮合的婚姻,夫妻和美,儿女盈床,家和业兴,姻亲益彰,谁自然就是生意多多。如果只为了谢仪红包而花言巧语,左欺右哄,必然引起非议。尤其在农村,基本上都是熟人社会,坏了名声就难行走了。多数媒婆是不敢的:“指东说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的事情,给个金山我也是不敢。碧霞天君是我们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们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们的护神。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们。”
但媒婆说媒的目的就是撮合,自然是免不了说一些假话瞎话。不好的遮遮掩掩,好的就无限夸大。更有的媒婆,还导演出隔河看亲的把戏。
媒婆指着小何对岸的小伙子跟姑娘说:就是抹脸的那一个。姑娘一看,小伙子高大伟岸,很欢喜。媒婆又说,人品好,碘酒不沾。于是,姑娘更是喜爱。可嫁过去后,姑娘发现嫁的人是个麻花脸,而且是个酒鬼,生气地责问媒婆。媒婆说,我是说麻脸啊,你们听清楚,不怪我的。我说碘酒不沾,没错呀,他不喝碘酒嘛,我又没说他不喝米酒。
姑娘被媒婆害惨了。
世上哪个比得我,开口吃饭走四方
在中篇小说《粉丝大剧院》里,我也有媒婆描写的段落:
媒婆身着花棉袄、手持红方巾,右下颌一颗大大的黑痣,脸上两朵桃花开。媒婆道白:前村财主倪半斤花大价钱叫我给他那个驼背儿子找个媳妇。那个驼子,生得那个鬼样子,还老想着找一个靓妹,你说这是不是为难我了?谁料想,后村员外石八两也许下重金央我为他女儿龅牙妹介绍个帅锅,呵呵,这真是巧了啊。俗话说,烂锅头配烂锅盖,老称杆挂老秤砣,正刚刚合适呢。可……可偏偏在洞房花烛夜,小两口吵了起来。驼背哥骂:吃饭如同鸡叮米,讲话总是不见下巴。龅牙妹两手叉腰,回敬道:坐着像岸上青蛙,站着如同弓背干虾,睡在床上十足你就是一个滚地南瓜。驼背哥骂:你满嘴龅牙,吃西瓜最好,比兔子还……没等驼背哥骂完,龅牙妹立马回击:远看像船工拉纤,近看像老人背米回家,你说……你说……唉,这小俩口越吵越凶,最后闹到了县大衙。这不,县老爷把我传来了……
媒婆兴高采烈,舞扇,道白:媒婆,媒婆,能讲会说,孤男寡女配成对,树上的鸟儿我哄得落。过了一次大堂,我的名声反倒大了,四邻八乡的,都来央我说媒,忙得我硬是前腿不挨后脚啵。
在桂北彩调“一条龙”鼓乐声中,媒婆摇扇子,转方巾,迈十字步伐。唱:广东到广西,哪个滩头水不急?哪个阿哥不想妹,哪颗螺蛳不吃泥?
“一碗米粉摆平了驼背哥与龅牙妹,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唱够了跳累了,媒婆这才停下。她说,如今的年轻人,相亲都是选在米粉摊上。相中了,就上米粉。吃了米粉,手拉手回家办喜事。那些卖米粉的,也好高兴啵,每次有人来相亲,总是额外地多切两片卤肉。呵呵,如今呀,无论坐到哪个米粉摊,人家总会热情地招待我一碗米粉,不收钱。吃米粉不收钱,这个爽啊。
鼓乐声又响起,媒婆摇扇子,转方巾,迈十字步唱:去年你有本开糖厂哟里哟开糖厂呀,今年无本哪嗬嗨呀你当呀当衣裳;世上哪个比得我哟里哟比得我呀,开口吃饭哪嗬嗨呀走呀走四方。唱完了,媒婆说,一根米粉能够从二楼吊到地下,筋力好,代表爱情坚固、长久。人们要的就是这个好兆头。再有呀,一碗米粉,缠缠绕绕,找不着头,说的是夫妻恩爱,长长久久缠缠绵绵啵。
媒婆说媒的目的,就是撮合,所以,媒婆说话难免有所夸大,难免会说假话。有歇后语:媒婆嘴里的姑娘——个个是仙女;媒婆说姑娘,单拣好话讲。
孤男寡女配成双,树上麻雀哄得落
为此,媒婆挨骂,那就是经常的事情。在一些地方,哪怕做的再好,那也是要挨骂的。因为很多地方,有骂媒婆的风俗。
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姑娘出嫁听过人们骂媒婆:可怜我的好哥哥,哪知媒婆要钱多。不如自由来恋爱,多留银钱买被窝。也听过有人这样唱:彩礼才是三千三,媒婆要了四千块,马鞍比马还要贵,托个媒婆划不来。也听过出家女骂媒婆:媒婆贪钱不留情,骗你阿妹嫁夫君。今天跨出娘家门,明日回来变客人。哥啊哥,酒杯倒酒敬父母,竹筒装尿给媒婆……
在南方,仡佬族、土家族、仫佬族等,都有哭嫁和骂媒婆的习俗。仡佬族的“骂亲”,就是在男家迎亲队伍到达时,女家的长辈、兄弟、姐妹和亲戚便异口同声大骂媒人,俗称“骂亲”,骂媒人既提高了新娘的身份,据说还吉利,所以当母亲的便把媒人骂得狗血淋头。此时的媒人只好作哑装聋,任由骂个痛快。当然,骂媒婆不是真骂。长辈、兄弟、姐妹和亲戚们骂媒婆,是表示舍不得姑娘出嫁,而出嫁姑娘骂媒婆,那就更当不得真。俗话说,上轿新娘哭是笑,落地秀才笑是哭。既然上轿新娘哭是笑,那么,骂也不是骂了。
但骂归骂,骂完了,红包照给,重重谢媒才是真。姑娘长大了,谁家父母会不让媒婆登门?。“央媒”、“托媒”倒是经常。
(注:本文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及时删除)
更新于:2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