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二中系列报道之十六》
(三青之声)
《涿州二中文章社会反响报道之十六》
(郑桂元读后感)
为家乡的学府优秀自豪
——《 从“二变一”引发的启示与思考》读后感
作者 郑桂元
涿州二中,位于松林店镇,是我家乡的最高学府。我细细品读了张三清老师《 从“二变一”引发的启示与思考》散文札记,一是真的服了,张三清老师那绝顶聪明的大脑门,怎么就想出了这么个别具一格的题目,一口气不读完就解不开这个“二变一”的谜。再就是二中是我家乡的学府,我们都知道一句俗语是:谁不说咱家乡好,真为涿州二中取得飞跃性佳绩感到自豪。当然,“好”不是凭空捏造的,二中的教学成果,在涿州跃居全市第一,这是多么大的好啊!少年强则中国强,这是个培育少年栋梁的地方,我们老一辈人最大的期望是后辈人有出息,它牵动着全家几辈人的心,而学校就是那育人的摇篮,我岂能不为之骄傲且自豪。
因我的故乡是大名鼎鼎的“宋辽之战”的岐沟关,现是松林店镇的一个普通村庄,那二中自然就是我家乡的学堂了。我上小学就知道涿州中学是省重点,虽然我没有在涿州上过初中,也没在涿州上过高中,但咱忠义之人,一听说家乡的好事,心里就美滋滋的,也免不了与人炫耀几句,因为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有说不尽的童年情趣记忆犹新。
一、我读出了张三清老师“二变一”的谜底。
当打开张老师的妙语大作,一下把我蒙住了。按照我们平时学得老子《道德经》的理论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二变一”是什么玄机,我得好好读读。
学校是育人的殿堂,莘莘学子都渴望进一所“第一”的学校,且对校长老师终生不忘,把孩子送去学知识,也承载着每个家庭的全部期望,二中的不懈努力,圆了家乡百姓的梦想。人的一生,如果到大学毕业,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我们少年时的经历,多年后许多事情都模糊了,甚至有的县长是谁,乡长是谁,说不上来,唯有校长、老师难以忘怀,正如历史人物,哪朝哪代的皇帝说不上来,但没有人不知道孔子一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为我们有许多证件,但最重要的古董证件是“毕业证”,一直到老都保存得好好的,那上面有学校、校长的红红的大印,仿佛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伴随终身。从业后的本领,那是老师当年传道授业知识的积淀。我们会滔滔不绝地谈起,某某老师当年教得真好,某某老师当年对我要求真严,如今受益了,不然我不会干得这么得心应手。外出的游子多年后回到家乡,亲朋好友聚聚,也忘不了叫上当年的老师,到自己的母校看看,看看当年那颗大树。如三清老师写到:“三月初我们到访二中,走到办公楼前,校长闫宏玉早早在大门口等候,面带微笑的与我们一一握手。一同前往的有二中学子李长青,在二中工作过的马洪文,面对见证二中65年建校史的大柳树,感慨万千。李长青七十年代在二中读高中,后考上师大中文系,仕途一路顺风,成为国家公务员,正科级领导干部(我加一句,成为如今涿州文学大家,现享受县级待遇)。马洪文八十年代在二中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接待我们的闫宏玉校长就是她的学生,话语间透露着满满的自豪感”。
我明白了“二变一”的谜底。文中写到,二中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个性、博采众长、全面发展。目标是:忠义报国、孝义报家、具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的一代新人。在此目标理念的指引下,“三年前就制订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向“一”的目标跨越”,“三年后的2020年高考,涿州二中这个排行老二,终于放了卫星。全校一千多名考生,有11名考过了600分,理科全市第一出自二中,考了672分;文科第一也出在二中,考了614分的好成绩。摘取了涿州高考文、理双双第一的桂冠,同时还有8名同学考取了涿州前十名“。“他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了。他们的名声在社会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就有了崇高的位置”。看到这里,我明白了什么是“二变一”,就是二中成了涿州中学教育的 number one。自此,小学毕业、初中毕业的家长,都瞄准了这所学校,托门子挖窗户想进二中,“这些年闫宏玉校长的手机,天天响个不停,大都是找他说学生的”。我真的感到家乡的学府——二中真棒。
涿州二中校长闫宏玉
选一流的学校,跟最好的老师学习,是学生和家长的愿望,就是五六时年代,人们也很注重择校的。就拿我为例吧,家乡的学校这么优秀,可我那时没有在此学习,这里有一段天方夜谭的故事,也体现了家庭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其实那个讲成份、论出身,蒋介石天天喊着反攻大陆的年代,我上哪所学校都没有问题,我后来能从事当时连家人也不能说的绝密导弹事业,就是这个缘由。高小毕业该上初中了,但老人们还是给我择校啦。只是择校的方式如今的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这已是六十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们岐沟郑氏家族30多户,我是长孙。我们这一支爷爷老哥四个,当时就我一个宝贝孙子,爷爷和奶奶们说砸锅卖铁也供我上学。他们为了给我选个好学校,背着我当过八路的父亲,就求助算卦先生。“大师”一掐算,说我上学没问题,但我是土命,玄学五行说“土旺缺金;日主天干为土;必须有金助,但忌水太多”,学业和事业发展在西、南方向,东、北不宜。因东方青龙属木、北方玄武属水、西方白虎属金、南方朱雀属火、中央应龙属土。因松林店在东面,涿州中学在东北方向,金台寺中学是北面,老人就按“大师”的指点,给选了西面的涞水中学。当然上面事儿当时我不知道,也不关心,大人让怎么着就怎么着。那时涞涿新雄是一个大县,我家到涿州40里,到涞水18里,走2里地还有高易公路(112线)公共汽车,学生半价8分钱。离家不远,星期天走着也能回家。老人怎么说咱小孩一个就怎么做。初中毕业考高中,父亲说那就再往西,就到了易县一中。这也是招收西部涞源、唐县等多县学生的省重点,***老区,高考名额也有倾斜。那里***、县长也是父亲抗战战友,学校副校长孙伯生是他太行抗大二分校同学,出远门也会有个熟人照顾,果然,星期我不回家他们就叫我去吃顿饺子,老一辈人真的很讲情义。坐汽车半价2毛7,易县还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狼牙山,清西陵、紫荆关等许多好玩的地方,我挺高兴。从这里我被输送到军校,进到了精忠报国的钢铁长城行列。我原先的志愿是学文,因也算个书生门第出身,从小受大人影响,跟着学古书古诗词,可后来从事了专业技术,这是大人们不能再为我选择的了,因那是个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的年代。但在这里我进到了最好的学校,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我以后从事尖端科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上面一段文字,一反我平时的简言行文风格,是不是近期读三清老师的文章多了,有那么点张三清老师的文风味道啊!其实我是想表达,学校、家长、学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社会整体,我没有在涿州上过中学,没有实际体会,只能从我的亲身经历谈看法,好学校是被人青睐的,被公众仰慕的,我们涿州二中做到了,艰辛付出终得回报,功莫大焉,将载入涿州教育功德的史册。
二、张三清老师文章揭示了“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的内涵。
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张三清老师看到了这一点,抓住了学校教育的要领,所以他用大的篇幅写了涿州二中的校长,诠释了这个道理。
的确, 好的校长是好风气的引领者,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华夏第一个开办学校的校长是孔子,以其万圣师表的素养,开创了中国教育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之先河;近现代的蔡元培,造就了卓著的北京大学,张伯苓成名了南开中学;陶行知示范了全民教育;朱永新李镇西开展了新教育运动;前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创办了世界著名的帕夫雷什中学等。这些事例无不彰显着一个好校长的魅力与作用。还有,校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渴求越来越大,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校之长有能力,才能当好学校的头。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校长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一个有思想的校长,可以把一所江河日下的学校经营得蒸蒸日上,在各项管理上做到科学、规范、有序。在校园文化氛围上,既新潮,又有地方特色的办学。在教学教研上,乐学乐教、创新进取。在教师的任用上,是伯乐,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关心教师,关注教师业务成长和生活,以德服人。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是把学生的成长成才放在第一位。张三清老师文章的《思考与启示》,正是从深层次给予了揭示。
张老师在文中赞到了高伯仪、张宝利、罗永、汪佐强、闫宏玉一连串五任二中校长,阐述了“二变一”绝不是偶然的本源。“他们各个追求卓越,有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他们正副职相互补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他们爱岗敬业,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他们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有三任领导成了涿州市教育局的顶梁柱,多家校长都是从二中走出的老师或学子, 这些都充分的证明了二中的优秀,可见二中是出校长的地方,出人才的地方。
三、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优秀的师资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础”的赞誉
遇到好的老师,那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国家之幸。唐•韩愈的《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我们上学,不但想上个好的学校,更重要的是要跟着好老师学到真正的知识。在这方面的名人名言,古人多有论述。我们从小就知道的被誉为神童砸缸的司马光说:“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东晋道教理论教育家葛洪说:“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我的体会,一位好的老师,胜过万卷书,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教师是基础的基础”,这话是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的,我很赞同。站在三尺讲台一线的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的是教师,教师是教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建设国家就得靠科技,靠知识,百年树人靠教师,教师的事业是老师神圣的事业。虽然我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一提起当年教授过我的老师,就感到满满的幸福。所以至今对教过我的老师,念念不忘,如数家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上节说了,虽然“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可你这个校长的灵魂,也是由老师打造的。尽管张三清老师的这篇大作没有对老师专门叙述,作为读后感也是可以谈些自己的所想所感 。但大作字里行间流露着对教师作用的肯定。如记录二中办公楼门楣上方,显眼的地方写着:“勤耕不辍,潜心育人”八个大字;我在嘴边的口头禅:“一名好老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这篇专访的中心思想是:“要用你们的魅力吸引我们的学子,用你们的底蕴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才”等。尽管我对二中教师校内的风范没有亲身体验,但通过文学翘楚李长青老师组织,二中老教师、著名音乐家马洪文老师主持的“谷雨诗会”,我也初次认识了一位二中老师徐大伟,初步领略了二中教师的风采。他风度翩翩,字句铿锵地朗诵了一首诗——《仙才叹》。知道了徐老师是涿州市二中历史教师、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历、国学馆馆长、楼桑春文学社辅导员,爱好古汉语文学。就这文凭足以让人仰慕,揭晓涿州二中在吸引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是二中老师素质的一方面代表。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说,我和三清老师一样,为二中点赞,为家乡学府取得的优异成绩而骄傲。同时希望更上一层楼,把涿州这个千年古郡深厚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带动涿州的教育走向强大,带头让我们涿州的中学教育,走出涿州,走进燕赵,冲向全国,不负七十万涿州人民的厚望。愿家乡的教育越办越好!
读三清文章,看辉煌二中,诸多感慨,万言难表,遂以赋表达心愿:
《涿州二中赋》
作者 郑桂元
观夫涿州二中、人文荟萃;百年树人,名列首榜。坐于三义故里,翔于昭烈帝乡;仰之太行魏巍,俯之拒马泱泱。京师荫护,植根于督亢宝地;督府拱卫,滋养于钟灵范阳。悠悠涿州古郡,松林店筑学堂。初名之房树学号,肇始之丙申时光。承继一州之千年文明,史铭华夏而万字华章。
诚知文明兴校,薪火续传;骄子比肩,桃李芳芬。人才辈出,有教无类竭力;多家校长,出自二中之门。三任校座,升迁正负局长;轻车熟路,敬业岗位育人。昔日崇于理,聚贤之基础教育如白日;今更胜之文,育匠之苗圃耕耘正逢春。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示范学校”获誉,“输送人才立功”单位,数次高考夺冠喜人。师资专家事业校长,“省级名校”榜上有名;“教学质量先进”旗锦,爱国敬业勤学为训。园宇相连,绿云片片;朗声相闻,雏凤群群。程门立雪,才俊鹏程之园地;传道授业,大师云集之黉门。出之学士,进则文人,崇文之兴盛,惠及于子孙。一曲《歌唱祖国》,唱响校园悠扬;五星旌旗猎猎,民族魂魄轩轩。嗟乎!国之英才母校,炜炜星耀乾坤!
于今校容巨变,今非昔比寻常;六十五载,柳树见证沧桑。古香时尚联袂,文雅活泼共扬。杨柳舞风而摇影,楼亭沐雨而轩昂。巍巍然,古贤雕像屹立;熠熠乎,治学格言铿锵。其皓皓之“忠义报国”校训,锐气方刚。煌煌之“以人为本”理念,笃励正强。十年树木育才苦,百年树人教诲长。代代莘莘学子,书声诗韵琅琅。熔炉烈烈焰火,冶炼好铁精钢。学成者擅游,击水五湖四海;拔萃者无数,跻身千业百行。
壮哉!贤能者频出于斯校,龙凤者雏此而飞翔。远瞻鸿鹄展翅,任重无疆。继往开来永进,攀登奋向前方。崇以德教为先,栽培兴邦之士;继以国学为重,弘扬传统之纲。紧跟时代潮流,争创一流之学府;着力现代教育,孕育兴国之栋梁。创新实验之基地,永享名校之褒扬。秉持知行合一,砥砺行进;锐意深化改革,再谱辉煌。噫嘻!文化复兴振之华夏,赤子腾飞荐之炎黄。
—— 2022.4.15 于京城
本文作者郑桂元
作者简介:郑桂元、男。1948年生,祖籍河北涿州岐沟村,中***员,大学学历,教授级高工职称。六十年代参军入伍,就读于军事院校,曾服役于***火箭军,七十年代参加自卫反击战。八十年代转业到石油战线工作并退休。
责任编辑:杨俊英 黄建平 姜水
实习编辑:周子晴
总编辑:张三清
副总编辑:姜水 黄建平
编委:丽娟、俊成、炳涛、
顾问:刘书堂、刘会军 李长青 马洪文
2022年5月4日(5561字)
更新于:14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