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是文学最适宜的温度
来源:检察日报
《正义的花朵》诗集的缘起,是“首届检察诗会”的举办。
检察人要以自己的诗心,去吟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潮头,去唱和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四十周年波澜。
诗集汇聚了来自全国检察系统112位检察同仁的160首诗,是从732份征文共2100余首自然来稿中挑选出来的。细读这些诗歌,风格迥异,姿态万千,有的如山涧流出的涓涓小溪;有的如沙漠里传来的阵阵驼铃;有的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有的则如叶上朝露,润物细无声……当然,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不抒写着个人对于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忆与感想,从而寄予着自己的理想情怀。
在人们的印象中,检察人因其职业的原因,都是习惯于法治思维、理性思维的人,都是威严的法律权威的维护者,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中坚。是的,作为检察人,其职责就是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目标就是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努力。然而,从本质上讲,法治社会也是一种人文社会,法律的正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人文正义。所以,检察人从来都不掩饰职业威严之下的人文情怀,我们搞这次征文和笔会的目的就是倡导、引导这种充满正义的人文情愫,就是希望用他们的文学创作,来展示检察官侠骨柔肠、诗情画意的一面。
火热的生活从来都是诗歌的情感之源。四十年的历程是一个令人骄傲和回味的过程,也是一代代检察人矢志不渝、忠诚履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内心朴素的情感与坚定的信念相守,挥洒的汗水与泪水交织,虽历经了无数坎坷,也收获了无数荣耀。正因如此,众多检察诗歌写作者写出了一首首好诗,那是他们心灵的真实写照——“乌珠穆沁草原很大/我永远走不到边际/乌珠穆沁很小/如一枚检徽/佩戴在我的胸前”(清明:《致草原检察官》)这是检察人博大的胸怀;“一***调飞过云端/放牧自由/一声口哨掠过草浪/奔向浪漫”(巴图·苏和:《云朵》)这是检察人心中的旋律;“不用担心,没有源头/一群水命的人养着,就不愁活水涓涓//水养土,更养木/所以检察院出来的人,各个富足。”(崔友:《一群水命人》)这是检察人心灵的自足;“这一刻,/水鸟敛拢翅膀,/闪电消隐了激情。/霞光把一万枚金币/交给岷江。”(汪珮琳:《岷江慢》)这是检察人静水深流般的抒情;“黄昏时我遇见我的寂灭,/黎明时我看见我的诞生,/我内心虔诚如红日走过天空”(李明:《红日》)这是检察人自省式的忠诚。
这多好诗,俯拾皆是,余音袅袅,回味无穷。书里还收录了莫言先生的《一生恋爱——献给马丁瓦尔泽先生》,这是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引发关注的一组诗中的一首。莫言曾是我的同事,在检察日报社工作十年之久,有着十年的检察人经历。莫言以他的影响力,将检察文学写作带到了一个新的人文高度。
我还读到了众多检察同仁创作的朗诵诗。这些诗,看似直白,艺术上,没有玉佩之姿,但是叠加的句式里有四季的风旋,有坚守的力量,正所谓:雨后天晴有妙趣,猎猎长风可夺魂。我知道,这些朗诵诗,经常游走于基层检察文化的舞台,那些慷慨激昂的语调,起到了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心的作用,蕴藏的风雷疾鼓,让这本书的分量越发显得厚重。
我也读到了一些新古体诗,这也是检察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许他们的平仄和音韵并没有那么专业和考究,但是我丝毫也不怀疑他们情感的炽烈,正是有了这份执着,文字才有了情趣,有了幽深的意境和血液的温度,有了对正义的崇拜和追逐。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的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开出这么多诗意的花朵?
一定要有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还要有许许多多热爱的种子。
我相信,有诗意的春天注定有爱,有爱的正义才会历久弥香。我相信,热爱是文学最适宜的温度,有了这种热爱,就会在中国文学的花园里,绽放出一朵朵璀璨的检察之花。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社长。本文是为诗集《正义的花朵》作的序言)
更新于: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