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民俗文化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大全,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2024-07-31 10:16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大全目录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1. 赛龙舟:这是壮族三月三的传统项目之一。龙舟比赛通常在靠近水边的地方进行,人们齐聚观看比赛,庆祝节日。

2. 赛牛:赛牛也是壮族三月三的传统项目之一。人们会用绳子将两头牛拴在一起,比赛两头牛之间的力量和速度,以及谁能拉到终点。

3. 唱山歌: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唱山歌,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欢乐。山歌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内容通常涉及爱情、生活、劳动等方面。

4. 舞蹈:在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跳壮族传统舞蹈,以表达节日的喜悦和祝福。舞蹈通常伴随着锣鼓和唢呐的声音。

5. 吃咸肉: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吃咸肉,这是传统的节日食品。咸肉通常是用猪肉制成的,口感咸香,肉质鲜美。

6. 送礼:在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相互赠送礼物,以表达节日的祝福和感激。礼物通常是一些小礼品,比如糖果、糕点、猪肉等。

7. 纳姆卡:纳姆卡是壮族传统的马球比赛,也是壮族三月三的重要活动之一。比赛通常在宽阔的草地上进行,人们用木棒将球击向对方球门,比赛过程十分激烈。

8. 点灯: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在家中点灯,以表达节日的愿望和祝福。灯笼通常是用红色的纸制成,上面写有吉祥的字句。

9. 打柿子:打柿子是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游戏之一。人们将柿子抛向空中,用手接住,比赛谁接住的柿子数量最多。

10. 压马路:壮族三月三期间,人们会在街道上压马路,以表达节日的欢乐和祝福。人们通常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跳舞、唱歌、玩游戏,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壮族三月三的习俗有哪些?

介绍壮族人民三月三的一些风俗习惯。

工具原料

三月三的一些风俗图片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5

吃五色糯米饭:

在三月三之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用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然后做成白、黑、红、紫、黄、紫五色糯米饭。

2

/5

碰彩蛋:

彩蛋就是把鸡蛋煮熟之后然后染上色。

男女手上拿的彩蛋是传情之物,如果男孩对某个女孩感兴趣,就会拿彩蛋去碰女孩手中的彩蛋,但是女孩没看上 ,就会用手握住不让男孩碰。

当然女孩也看上了,就会让男孩碰。

彩蛋碎了之后,两个人就一起把彩蛋吃下去。

3

/5

抢花炮:

每只参加的队伍人数要有八人,队员要有技巧的躲避各种攻击之后冲进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放入对方炮台算得分。

4

/5

绣球传情:

绣球是赶制的,然后用十二花瓣变成一个圆球,十二花瓣表示十二个月份,上面有那个月份的花朵,当然绣球还有其他形状的。

把豆粟或棉籽装进绣球里,然后连一根丝带,装饰珠子,表示纯洁的爱情。

5

/5

打扁担: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

表演的人手里拿扁担,围在长凳等旁边,表演的人会根据节奏敲击板凳,或扁担。

打扁担是壮族人民表达对美好的一种期盼。

总结

1

/1

以上就是对壮族三月三的民俗的一个分享了。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对歌谈情、碰彩蛋、抛绣球、打扁担、抢花炮。

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其特有的习俗和文化,这些文化特色主要在各个节日中体现出来。

三月三是壮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壮族三月三风俗有如下:

1、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妨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歌节盛况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女盛会作歌。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好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

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2、碰彩蛋

居住在桂西一带的壮族,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用嫩绿的枫叶、红兰草等煮成的红、黄、蓝、紫、白五色的米饭,人们在门楣上和房屋周围插上一枝枝枫树叶,在村头寨尾搭起布棚,在布棚下摆上五色的米饭等供品,男女老少围着布棚唱歌,赶歌圩,老年人还把染色的熟鸡蛋装在小网兜里,挂在小孩的胸前,男女青年在赶歌迂时,还要“碰蛋”。

第一个故事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第二个故事是讲在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3、抛绣球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在古代,有些地方有一个风俗,当姑娘到了婚嫁的年龄,就预定于某一天,这一天一般是正十五或八月十五。

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可以成为这个姑娘的丈夫。

当然,姑娘一般会看准意中人,把绣球抛到他身上,以便他捡到。

在很多地方,抬新娘的花轿,轿顶上要结一个绣球 ,意图吉庆瑞祥。

壮族抛绣球的习俗,宋、元时代就已有之,最早记载于二千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但当时用以甩投的是青铜铸制的古兵器“飞砣”,并瓶多在狩猎中应用。

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布囊,互相抛接娱乐。

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方式,其盛况如日中天甚为时行,据宋代诗人朱辅的《溪蛮丛笑》中记载:“土俗岁极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艳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

脚兵器“飞砣”命名的五龟彩囊,便是后来的绣球了,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述更为明显:“男女目成,则女爱砣而男婚已定”。

现“抛绣球”仍在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地区广泛流传。

其中尤以靖西等南壮县份为最著名。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春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壮族打扁担,又称壮族担舞,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马仙、 栏、南丹等县。

在壮族地区马山、都安等县的山乡村寨,每逢春节,晒谷场上,街头巷尾,到处都可以听到扁担的敲声,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非常热闹。

尤其是晚上,到处灯火,山寨沸腾,扁担声合着轻快悦耳的竹筒伴奏声、村姑的欢笑声、伯娘的赞扬声,汇成欢乐幸福的声浪,震撼山谷,激荡人心。

这就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闻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打扁担盛况。

5、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詢、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富禄“三月三”花炮节历史久远,始于清朝乾隆而盛于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抢花炮”始于闽粤商人到此经商,由于信奉“妈祖”,兴建庙宇祭祀。

在“妈祖”生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大型庙会祭祀活动时举行的。

“抢花炮"运动,每年庙会燃放三枝花炮。

第一炮:命名为“发财炮”,示抢得第一炮,得炮者当年财运来到,生意一定兴隆红火。

第二炮:命名为“添丁炮”,鄣抢得第二炮,得炮者爱人当年定能怀上男孩。

为你添丁,延续香火。

第三炮:命名为“如意炮”,意抢得第三炮,得炮者当年生意生产、生活各方面顺顺当当、天随人愿、万事如意。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

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或黄栀子、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

规则类似于西方的 橄榄球 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

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

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

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

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

舞者多为双数。

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女方若有意就答应。

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

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 春节 ,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月三节日起源

农历“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壮族为典型。

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

在壮族 传说 中,三月三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汉族为上巳节。

三月初三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是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中原地区也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轩辕生”的说法。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作文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

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

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

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

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 ,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

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

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

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工艺品。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自由。

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仍有此俗。

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

部分地区居民住二层干栏,楼上住人,楼下养畜堆物。

近年来已有改变,实行人、畜分居。

服装大部分和汉族相同,但还有许多地方仍保留着本民族服饰特点,且各地不一。

男子多穿唐装。

衣料过去多为自织的土布。

过去有文身习俗,现已改变。

饮食方面,喜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

主食大米和玉米。

年节时,用大米制成各种壮族妇女粉、糕。

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结婚送聘礼时,必赠槟榔。

除祭祀祖先外,还有自然崇拜,如祭祀山神、水神、太阳神等。

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壮族地区。

近代有传教士到壮族城镇建立、天主教教堂,但影响不大。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广西三月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 广西壮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及习俗

★ 广西壮族“三月三”相关的文化习俗

★ 广西三月三传统活动

★ 三月三有什么风俗活动

★ 广西壮族三月三传统美食有哪些

更新于:3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