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智慧人生

老子和庄子的区别与联系:老子致用,庄子逍遥

2024-05-16 09:52

费了牛劲才读完《庄子》的十九篇文章,实在是很难读,生僻字多,内容深奥玄妙,一段话得看两三遍。因为费力读读停停,拖拖拉拉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感觉自己对“道”的领悟也并没有多大的进步。追求精神大自在的《庄子》,倒弄得我很不自在,坚持读完合上书,还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如此懒且愚,心里有点惭愧。好歹总算认真读过思考过,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感悟。

老子和庄子同为道家文化的代表,《道德经》和《庄子》同为道家的源流,他们都认为 “道”是一种超越了常人感性经验之上的万物本源,两者有相似的观点,但也有更多不同之处。

个人感觉,《道德经》更注重实际,讲的是理,说的是用,从根本上说,是经世致用之学。老子以比较超然的客观性描述,说明宇宙的根本和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认为人们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等均应循“道”而行,在修身上追求“和光同尘”、清静无为,在治世上主张顺应天道、无为而治。

《庄子》讲的是“道通为一”,强调的是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庄子以更多的个人主观感受和启示等具体事例,说明生死齐一,有无相形,其意常超出生死有无之上,强调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追求随心所欲、乐观逍遥的大自在之境,

老子认为天道无为,实则无为无不为并重, “无为”是按照规律办事的不妄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处世哲学;庄子的“无为”则是通过精神境界的超越,获得一种没有束缚、洒脱逍遥的自由精神状态。《庄子》既展现了一种极度达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精神自由的狂热追求,也体现了以遁世、豁然的方式寻求自我对现实的超脱,是一种消极的处世哲学。

“道德经是智慧,庄子是艺术”。老子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言简意赅,寓深奥于通俗;庄子想象丰富,飘逸怪诞,浪漫雄奇,寓细微于广阔。两相比较,感觉老子的观点比庄子的想法更切合生活的实际。相对于《庄子》来说,《道德经》也更容易理解,对启迪人生的意义更大些。

管窥之见,算是个人的读书小结。

更新于:8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