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读后感: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性定者莫知。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菜根谭》就是这样一本另辟蹊径的奇书。
《论语》教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不出三纲,不破五常,以君子芝兰玉树之资立混混崩坏旧世。入世弘毅,心系苍生。然,为大我,失小我,人,难以为人,困苦窘境,抱节愚终。
《菜根谭》和《论语》的极端纯粹不同,这部书有了更多的人性,好的亦或是坏的;这部书有了更多的看见,清高的或者污浊的;这部书也有了更多的批判,存在的或者毁灭的。《菜根谭》集中了儒释道三家绝妙法门,为一个普通的有所小节的百姓,提供了生活的智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人有了困惑,才会去读书以寻找解释困惑的办法,平定身心。这个时候,最能起作用的,不是诗词歌赋,不是经韬纬略,不是奇淫巧技,而是如沐春风的教化。而且这个教化一定要最接地气,形式最容易流传,朗朗上口。
这部书中的每一篇,每一则对仗工整,文辞优雅精湛,深入浅出,耐人寻味。有语录没有的趣味,比随笔整饬,比训诫亲切。作者把儒家中庸的入世,佛家浅白的禅理,道家无为的出世糅合重塑,敬告世人。
“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假如上天不给我福分,我就多做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这样做,上天又能拿我如何呢?
《菜根谭》这种超脱而不空泛,爱惜而不骄矜,勤奋而不痴狂的中庸是很难拿捏得当的,也是最贴近现实的。
所有的教育都会和现实藕断丝连。要和现实有距离感,越过眼前的浮云,追溯万事的本质,跳出自我而计较的视角,权衡得看待得失。要和现实有亲切感,困惑来自现实,利弊来自现实,解决之道也要根植现实。
在某些方面,《菜根谭》和《庄子》的思想又异曲同工。同样是讲述祸福相依,相互转换的道理。前者是“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固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后者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母亲生育孩子要冒着生命危险,财物积累过多就要担心盗贼窥视,这怎么能说是喜事而不是担忧?贫困可以养成节俭的好习惯,体弱更加注重保养身体,这怎么能说是担忧而不是喜事呢?这四个场景,从古到今都不能躲避,而“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就显得有些高于现实,而难以攀缘。
“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警觉。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余,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菜根谭》的佛理也是摒弃转世轮回的六道之说,而聚焦在因果得失和善恶的心境上。
《菜根谭》最突破也最颠覆的地方就是毫无保留的批判,戳穿虚伪的面纱。“声妓晚景从良,一世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你看,人们可以断章取义,颠倒一生黑白。“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俱泯。”你看。人们会因为美好的德行显示自己的卑劣而去仇恨品德高尚之人。这里足以见得作者对世事领悟的深厚,不美化也魔化,但是还是让人细思极恐。
大概对抗人的本性带来的弊端,还是需要教育的供养和磨炼。“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颠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更新于:7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