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萨沙

性能优秀却只装备了几年的解放军名炮:64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2024-09-18 16:06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性能优秀却只装备了几年的解放军名炮:64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今天的主角,是解放军64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它是解放军建国后自研的第一款120毫米迫击炮,性能也算是不错。只可惜64式生不逢时,诞生短短几年后就被100毫米迫击炮挤兑的退出现役,甚至没有大规模参加中越战争。为什么会这样?听萨沙说一说吧。

整个五六十年代,解放军团属支援迫击炮为55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该炮是山寨苏联PM43型120毫米迫击炮的产物,后者是经历过惨烈苏德战争考验的实用性武器。

50年代的解放军部队,每个步兵团下属一个重迫击炮连,装备4门55式迫击炮。这是解放军步兵团,装备的唯一重型压制性火炮!

当时的解放军曾经详细研究,认为未来战争进攻和防御都会发生变化。

以防御为例,大规模的阵地战应该较少出现,敌军和我军都会分散部署。

解放军步兵团的防御阵地至少宽6到8公里,纵深有4到6公里,面积相当的大。

敌人进攻部队一定会大为分散兵力,进攻宽度保持在1公里,进攻纵深则可能为2到5公里。

同时,敌人肯定会采用三三制,将步兵分散使用,营连配属的60毫米和82毫米迫击炮只能进行最前线的炮火支援。

那么,步兵团必须装备射程在5公里左右的大口径火炮,进行全面的火力压制。

显然,55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是符合要求的。

该炮的特点是,射程有5000多米,大体满足实战需要;炮弹非常适合杀伤人员,对于站立无防护的敌军,120毫米炮弹杀伤半径高达35米;火炮最快射速为每分钟15发,可以有效形成火力覆盖,可以进行战术炮击,也可以覆盖性打击集团目标;该炮具有一定的攻坚能力,因为炮弹装药就有1公斤多,可以有效击毁敌人的野战防御工事。

55式装备解放军后没多久,就遇到了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

这次会战基本都发生在地形极端难行的雪域高原,除了西线新疆军区用了极少量的76毫米加农炮以外,解放军口径最大的火炮就是55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事实证明,55式是非常实用的,在一次次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有人要问了,解放军已经装备了大量100毫米以上口径榴弹炮、加农炮,为什么不用呢?

过时的76毫米加农炮由于重量非常轻,才被新疆军区用了4门。然而该炮重量也有1.1吨,且不可拆卸。

可以这么说,55式就是解放军唯一可以搬到中印边境的火炮了。

这就要提到55式重型迫击炮的最大优点,轻便。

虽然该炮行军全重为500公斤,主要是需要安装一个沉重的拖曳跑车。

55式的战斗重量为275公斤,还可以拆卸为3个部分,最重的炮管为100公斤。

解放军的军用骡马往往可以背负四五百公斤,相对瘦弱的骡马也能背负二三百公斤,携带55式当然不在话下。55式炮弹重量为16公斤,4发不过64公斤,骡马同样可以背负。

简而言之,55式是比较轻便的火炮,基本上可以赶到步兵团能够到达的最前线。

然而,中印战争让55式得到了很多抱怨。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极端复杂,中印边境很多地区是连骡马都难以通过的恐怖地形。

很多解放军官兵回忆,中印边境条件最好的公路,宽度不过三四米,上面铺着一些黄土和碎石,转弯多,坡度陡,高低不平,汽车很难通过。

而大部分道路均是二三米宽度的山间道路,有的干脆是羊肠小道,轻装步兵行走尚且要仔细小心,万一失足就会跌落山崖尸骨无存,骡马更是难以通行。

老兵邓福清回忆:“夜里什么都看不见,山上又没有路,整夜都是在密林间穿行,砍一根树枝当拐棍,拐棍就是眼睛,你杵到硬的你就踩,你杵到软的就别踩,一脚踏空就会跌入山谷,特别危险。”

老兵王运才回忆:“部队徒涉过河后,只一会儿衣服就结冰了,裤子、鞋子和脚是粘在一起的,鞋子都脱不下来,走起路来,全身的冰渣摩擦出嘁嘁喳喳的响声。到达位置后我们就趴在地上隐蔽起来,等着总攻发起的时间。大家全身冻得僵硬,那个鼻涕刚流出鼻孔就被冻住了,只好张着嘴喘气。”

55式部署的最后几公里距离,骡马根本用不上,基本还是得依靠炮兵肩扛背挑。

那么,在高原上扛100公斤的炮管爬山,可是非同小可,曾有炮兵因此累吐了血。

中印战争结束后,炮兵对55式的性能总体满意,却仍然抱怨火炮太重,简直是官兵们的恶梦。

针对官兵的抱怨,解放军的军工部门对55式进行了改进。

在1964年,也就是中印战争结束2年后,解放军研发了64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

该炮被认为是中国自行成功研制的第一门国产大口径迫击炮!不过,严格来说上世纪40年代解放军就曾经研发了太行120毫米和150毫米迫击炮,那么64式就不算是第一门了。

64式主要是两个方面的改进,其一就是减轻重量。

64式全炮重量减轻到174公斤,比55式轻了整整101公斤。拆卸成三个部件后,64式平均每个部件只有不到60公斤,大大减轻了炮兵的负重。

其二是该炮用梯形结构代替了传统的圆盘形座板,目的是减轻重量的同时不降低炮击精度。

经过反复测试,发现64式有不足,就是炮弹威力和炮击精度有所下降,好在降低不太多,军队能够接受。

谁都没想到的是,到了70年代,解放军就用100毫米迫击炮替代了55式和64式120毫米迫击炮。

这是因为,解放军在1971年研发了71式100毫米迫击炮。

除了炮弹威力较小以外,100毫米迫击炮其他性能均强于或者不明显弱于120毫米迫击炮。

就重量上来说,55式120毫米迫击炮重达275公斤,64式有174公斤,后者拆卸以后炮管有七八十公斤重量,同样是炮兵的沉重负担。

然而,100毫米迫击炮仅有74.5公斤,拆卸后的3部分都只有二十多公斤。根据对士兵负重能力的分析,强壮战士负重二三十公斤的火炮零件,还是可以长时间作战的,背负七八十公斤则肯定要被压垮。

100毫米迫击炮的射程差不多是5000米,最小射程170米,最大射速每分钟15到20发,炮击精度非常出色,这些性能丝毫不比120毫米迫击炮逊色。

在很多情况下,100毫米的7人炮兵班根本不需要骡马,依靠士兵肩挑背扛就能赶到最前线,可以携带10发以上炮弹。

要知道,解放军大体完成摩托化是在1985年,在这之前显然100毫米迫击炮更为实用。

整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主要的敌人是北面的苏联。在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战斗。

谁都知道,苏军的杀手锏是装甲洪流,因此解放军装备了从85毫米到152毫米各种长身管火炮。面对苏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军团时,射程只有四五千米的迫击炮,作用就有限了。这种条件下,装备100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似乎区别不大。

从70年代开始,解放军步兵团配属的迫击炮连,将迫击炮从120毫米更换为100毫米。由于100毫米迫击炮重量轻很多,迫击炮连从4门120毫米迫击炮变为6门100毫米迫击炮。

没多久,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100毫米迫击炮成为解放军步兵团的标准支援火力:该炮战时由团级统一调度指挥,负责杀伤和压制敌人有生力量和火器;破坏敌阵地前沿的铁丝网、布雷区和其他障碍物;摧毁敌人的指挥所、工事和火力点等。

事实证明,解放军在越南山区使用100毫米迫击炮,确实大大缓解了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

越南北部山地丛林的复杂地形,比中印边境雪域高原更够人喝一壶的。在这种地形,让炮兵扛着100公斤炮管急行军,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中越战争里,解放军曾使用过55式、64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但战例非常少。

那么,是120毫米迫击炮没有装备的意义了吗?

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只能说,100毫米迫击炮是在解放军运输能力不足的局限下,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如果拥有足够的机动运输能力,120毫米迫击炮仍然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64式12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重量有15公斤,炮弹装药为1公斤多,威力远远大于重量10公斤的100毫米迫击炮弹。

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中越战争里,敌人越南军队给我们上了一课。越南军队大量装备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甚至下放到防御中的步兵连阵地上。

在我军82毫米、100毫米迫击炮和越军120毫米迫击炮的炮战中,后者占尽上风。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越军防御部队不过是1个连,还有可能是二三流的卫戍部队。

而解放军9连则是赫赫有名的主力连,是整个团的明星部队。

在同越军的交手中,9连被重创,主要的伤亡都来自于越军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战斗愈来愈残酷了。当我们每人分到的两根甘蔗刚刚嚼完,主峰上的敌人居高临下,又一次向我们实施炮击。这次炮击比前几次更疯狂,更凶狠,炮击持续了长达半小时之久。无名高地上,我们作为依托和立足点的堑壕,前后左右,到处弹坑累累。扑面的硝烟使我们睁不开眼,浓重的梯恩梯味儿呛得我们喘不出气。炮击刚停,主峰山半腰的两个敌堡,用平射的高射机枪、轻重机枪,向我们这无名高地扫射……显然,敌人是要从南面反扑了!

“困难,你们有啥困难吗?”营长问。

“伤亡已超过三分之一,断粮断水!”梁三喜喊道,“水,主要是缺水!”

“坚持,你们想办法坚持!要坚持到明天头午,我们才能上去!”少停,营长减道,“团***指示,如果攻下主峰有困难,你们就坚守在无名高地上,等我们上去再说!”

“不行,我们不能在这无名高地上坚持!要死,也只有到主峰上去死!”

“怎么?你是梁三喜还是靳开来,牢骚不轻呀!”

“报告营长,靳开来已经牺牲,我是梁三喜!”梁三喜脸色铁青,“主峰上有敌人的迫击炮阵地,一个点地朝我们头上打炮如果在这无名高地上坚持到明天头午,九连必将全连覆没!”

梁三喜对围拢过来的党员、非党员说“我们不能再被动挨炮了,要主动出击!我提议组成党员突击队,去拿下面前的主峰,去占领敌炮阵地!”

战士“北京”接上说“连长的话极有道理。看来主峰上敌兵力并不多,他们主要是靠炮来杀伤我们。只有我们站在敌炮阵地上,我们九连才能有点安全感。”

上来了!上来了!从左右两侧出击的突击队员,还有从主峰正面待机冲锋的步兵一排,一齐呐喊着,冲上了山顶!

我们,终于站在了364高地主峰上!

“注意搜索残敌!”梁三喜命令说。

我放眼望去,山顶上敌堑壕里一片狼藉,空无一人。位于山顶右侧的炮阵地上,有十几门横倒竖歪的120迫击炮,遍地是待发的炮弹,还有那一箱箱未开封的炮弹箱摆在周围……这时,我才更觉出梁三喜判断的准确,决策的正确!如果不攻占这炮阵地,我们坚守在无名高地上是会全连覆没的!

看看,越军的120毫米迫击炮,差点就让9连全军覆没。

越军前炮兵司令杜安国少将检讨中越战争时,认为越南正规军的火炮不占劣势。

1979年战争爆发时,越军装备了大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由于越军是防御一方,可以不需要考虑重型迫击炮的机动问题。

事实证明,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射速快、威力大、生存能力强,就炮弹来说威力不亚于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弹。

在一次次炮战中,只要越军120毫米迫击炮上场,一般就不会占下风。

杜安国认为,1979年进入越南的解放军49个团,炮兵部队总数大概是176个炮兵营,除了152毫米、130毫米、122毫米、107毫米、85毫米榴弹炮、加农炮、火箭炮以外,迫击炮最大口径为160毫米,但极少出现在前线,主力迫击炮就是100毫米。

同越军的120毫米迫击炮相比,100毫米迫击炮的性能差距明显。

不过,越军最大问题是,120毫米迫击炮的弹药不足。

该炮主要来自两个领域,其一是中国和苏联的援助火炮,其二是缴获美军和南越军队的战利品。

火炮的来源不同,导致炮弹不能通用。

所以,越军最大问题是炮战中的炮弹补给问题,经常出现炮弹不足,让火炮成为废铁。

被越南军队这么一打,解放军看到了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重大意义。

在80年代,解放军研发了新一代的86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最大特点是射程提高到7700米,这也符合世界潮流。

不过,86式主要是为了完成中东阔佬的订单,而不是为了解放军自行装备。

而中东阔佬的运输能力很强,如萨达姆的伊拉克军队就有7500辆装甲车,并不在乎86式的重量。

于是,86式的重量从64式的170多公斤猛增到206公斤,精度、射程和威力都有所增强。

发现86式非常好用后,解放军小批量装备到山地部队、空降部队、海军陆战队等特殊部队,增强他们的火力。

然而,这些部队都抱怨86式的重量太大,应该转而配属基本实现摩托化的陆军步兵。

于是,86式偃旗息鼓,没有大规模装备的记录,倒是外销到很多外国,赚了不少外汇。

有趣的是,解放军从70年代就撤装120毫米迫击炮,世界军事强国美国和苏联均将120毫米迫击炮当作制式装备,参加了历次战争。

直到今天,美国和俄罗斯仍然装备大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还大量用于俄乌战争中。

美国不仅仅自己装备,还援助给乌克兰军队很多120毫米重型迫击炮以及大量炮弹。

乌克兰军队自己就有大量120毫米重型迫击炮,那是从苏联那里继承而来的。

而对面的俄军,拥有同样型号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双方用同一种火炮互相轰击。

事实证明,120毫米重型迫击炮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对于现代化军队来说显然要强于100毫米迫击炮。

鉴于这种情况,解放军决定重新装备120毫米重型迫击炮,这就是2015年的事情了,前后中断了30多年,又兜了一个大圈子。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更新于:4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