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紫陌娱说

莫泊桑《项链》:人到中年才发现,丢什么也不能丢掉里子

2024-10-02 10:28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在1884年完成的短篇小说。初次读《项链》,是因为作品名字好看。

不知为何,一看到“项链”,总觉得有些许摩登的气质。仿佛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虚荣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女主角玛蒂尔德妩媚娇柔。

虽然对名贵的珠宝、炫丽的服装(贵族),心向往之,但贫富间的悬殊横亘在那里,命运只将她安排给了普通的教育部职员(中小资产阶级)。

玛蒂尔德既骄傲又好面儿,虽然嫁是嫁了,但心却是“不安分”的,所以每天沉浸在珍馐佳肴、锦衣华服的幻想中。

幻想虽是免费的,但是玛蒂尔德却是痛苦的,心理学上称这为心理落差。

心理落差指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或是原本拥有的却因为特殊原因而失去,从而无法实现或是很难实现,理想与现实产生落差。

玛蒂尔德期望自己能过上贵族的生活,但现实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小资产阶级。她虽然如愿地盛装出席舞会,却始终要面对曲终人散后的落寞。

如果等待她的只是落寞,或许玛蒂尔德只用“失落”,就可以应付。但或许,虚荣好面儿,是需要代价的。

玛蒂尔德面临的是3万6千法郎的债务,债台高筑的美娇娘,被巨额的赔偿,压弯了腰、压粗了手脚。

1法郎=1.1633人民币。根据巴尔扎克在《官场现形记》中的描写,一个司长年收入是1200法郎,玛蒂尔德的丈夫只是职员,年收入低于1000法郎,还要担负一家子的开销。

以前读《项链》时,我只看到玛蒂尔德的虚荣,现在再读,我看到了作者想传达的另一面,即生而为人,面子重要?还是里子重要?

2. 玛蒂尔德既没丢面子,也没失里子

好的皮囊千篇一律,指的是面子;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就指的是里子。

关于“里子”,百度百科上给出的解释是,某些东西的里面或内部。对人类来说,里子就是人最本质的东西。

那么,什么才是人最本质的东西呢?比如道德底线,比如契约精神。玛蒂尔德虽然丢了项链,但她也为丢失的项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她遵守了契约精神,坚守了道德底线。有借有还,既没溜之大吉,也没诡辩作假。既在舞会上、朋友前保留了面子,也没失掉里子。

而玛蒂尔德的丈夫,也遵守了婚姻的契约精神。虽然清贫,却并没因为妻子丢失项链,就将她舍弃,而是和她共同背负起了债款。

3.莫泊桑写《项链》的初衷及小说的语言风格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至今印象深刻。“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19世纪的法国,战争不断,内阁人员也在不停变化。虽然启蒙运动逐渐解放人民的思想,但是阶级等级仍旧森严。

主要分为大资产阶级,也就是贵族、中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产阶级。玛蒂尔德的丈夫是教育部职员,属于中小资产阶级。也就是位于不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间地带。

森严的阶级层级,让出身清贫的玛蒂尔德,无法认识贵族,也根本不可能嫁进豪门,所以,她只能委身嫁给一个普通人。

而当时法国的女人,囿于家中,还没完全独立解放,经济上依旧需要依附男人。即便有改变自己、创造财富的心思,也只能将命运交托在丈夫手中。

读过《项链》的人,大多觉得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但却很少有人会察觉,她作为女人的无奈和辛酸。

正如莫泊桑所说,玛蒂尔德是那么的天生丽质,虽然穿着粗制滥造的衣服,但是在女人堆里,却依然光灿夺目。

一个天生丽质的女人,在捧高踩低的法国社会,又怎能甘心做一颗不起眼的绿叶呢?但是,她没办法,她只能依附男人。

莫泊桑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一向以现实为题材,带着浓重的现实批判色彩。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既不夸张,也不浓重,尤其着力于人物真实的内心感受。

·她的家里陈设简陋,四壁萧索,桌椅板凳破破旧旧,衣裳穿着皱皱巴巴。她幻想自家的接待室四壁挂着东方的帷幔,被青铜做的大烛台照的通亮,宁静优雅;幻想自家有几个挂着丝绒帘幔的客厅,里面的家具雅致美观,摆设奇巧珍贵。

这一段是玛蒂尔德坐在家里,想入非非的描写。

莫泊桑运用“皱皱巴巴”“破破旧旧”“通亮”“丝绒帘幔”等词语,将玛蒂尔德家中的一贫如洗,和幻想中的金光灿灿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玛蒂尔德现实中的悲哀和失落。

·她得洗碗碟锅盆,玫瑰色的手指在油腻的碟碗上、在锅盆底上受磨损。她要手挎着篮子,跑水果店、杂货铺、肉铺,她要一个子一个子地捍卫自己那可怜的钱包,讨价还价,锱铢必争,常常遭人辱骂。

项链丢了,为了归还项链,玛蒂尔德夫妇背上了三万六千法郎的债款。玛蒂尔德虽然不富裕,但也算是中小资产阶级,也有佣人伺候,也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娇媚娘子。

但是如今,只能亲历亲为,“玫瑰色的手指在油腻碗碟上”“锱铢必争”等一连串的描写,将玛蒂尔德欠债后的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一个被生活所迫的女子,就站在我们面前。

小说虽短小,但是用词斟酌,给了读者强烈的画面感。在字里行间,也传递了作者对等级的批判、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人具有两面性的客观展示。

所有家长都望子成龙,抓住这一痛点,结合日本研究者的背书,很多家长心动了,并掏出了高昂的学费。

延安大学神经外科教授周志武说,“科学上并不存在任何专门开发孩子脑潜力的技术。”

5分钟10万字,我们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家长深信不疑的原因,是什么呢?还不是只看到了浮夸的表面,而忘记了去核实查证。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常因过于注重表面,就忘记了其内核的重要,忘记了万物最根本的规律。

虽然表象很绚丽,但是内核才一个人或是一件事的根本。就像盖楼一样,如果没有好的根基,再宏伟的建筑,也终会分崩瓦解。

如果你只在乎面子,那你终其一生,也只是在皮囊上下功夫;如果你开始慢慢尝试去了解里子,那你才能看到最根本的内核,才能悟透表象背后的道理。

更新于:1个月前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