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名字号的意蕴 起名是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他相别
(三)
名字号的意蕴
起名是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他相别。在古代传统社会,起名一是不与他人重复,二是寓意于名,三是不与家族直系长辈同名,“避尊者、亲着、贤者讳”,其带有浓重的“尊祖敬宗”宗法伦理色彩。现代姓名都比较简单,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字或二字作为名,就行了。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周礼·檀弓》称:“幼名,冠字。”意思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这一礼制,秦汉以后仍有继承。成语“待字闺中”,就是这种起字文化遗存。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难以独立身份进人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对小孩直呼其名还可;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自然而生。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所以起名是为了分彼此,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之一。名用于自称,表明个体的独立存在,即“正体”;字用于他称,还含有赞扬对方品行的意味,即“表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之二。为什么小孩无字,成人有字,从这里也可以讲出道理:小孩的品行尚在形成之中,“德”还未定型,所以不可有字。根据古制,出生时只取名,成年后再取字。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来,它对名起到说明、解释、引申的作用。
再说当时的诸葛亮家族。其家族为望族,自然家学深厚,家风清正,耕读传家,诗书继世。起用名字自然寓意深刻。诸葛亮父,名珪,字君贡,曾为泰山郡呈。“珪”字,一种玉石,古代作为贵族身份及权利的象征,象征纯洁、高贵、永恒,也是吉祥美好象征。君贡是臣民向帝王敬献之意,君贡的君字是男子的尊称。连起来就是把美玉样的德才献给国家。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字胤谊。玄是悠远之意,胤是子孙相承之意,谊是交情之意,也可理解情亲。连起来就是子孙代代相承情谊。事实他也是这么做的。其兄嫂过世,其担起了抚养侄子责任,且与故交刘表等多人感情甚笃。诸葛瑾是诸葛亮的长兄,字子瑜。瑾、瑜皆美玉也,子为古代男子尊称。诸葛瑾之名子是其父对其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期待。诸葛亮,字孔明。亮是有光泽、明亮,孔字是非常之意,孔明乃非常明亮之意,也有寓意玉石样品质、道德、才干。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字思远。瞻为向上、向前看之意,看的远而真切,须有文化、有胸怀、有长远大局意识。诸葛瞻名字生之义,同义互训,对名字有说明、引申、解释作用,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情怀。事实他们的所做所为,名字事实相符,德才耀古烁金,成为诸葛家族及社会榜样,尤其诸葛亮。
更新于: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