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津门小潘潘

第一代饮冰室今何在?——民初梁启超大事记及天津饮冰室

2025-02-11 12:53

天津市和平区新华路13号,梁启超第一代饮冰室

一提起梁启超的饮冰室,我们通常想到的是河北区民族路。那么可能大家不知道,这个建筑才是第一代的饮冰室。

唯有“饮冰”方解“内热”的梁启超

话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逃亡日本,开始了他海外流亡生涯。虽然1912年2月12日辛亥***成功,清帝退位。紧接着,2月15日南京参议院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但是由于他的一些支持者认为,时局不稳、袁世凯不可信。而且还有人反对他回来,说他是“保皇党”、立场不坚定,“水性杨花之妖”。实际上,梁启超自己的态度倒还是很积极的。我们知道,过去的文人都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其实他跟他的老师康有为还不一样,康有为是铁杆的保皇党,他是反对共和制的,在张勋复辟的时候还出来任过职。

康有为与梁启超

而梁启超不同,他认为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利就好。在辛亥***期间,他就倾向袁世凯,提出了“和袁、慰革、逼满、服汉”的八字方针。所以,在2月23号的时候,梁启超就给袁世凯写信,一则表达回国的意愿,二则给袁世凯出主意。他信里面大概意思就是,辛亥之后的环境,不适合“宪政”,甚至连“君主立宪”的条件都达不到。他的建议是,由他本人联合一些旧立宪派跟进步人士,组建一“健全大党”。在共和之下,由袁世凯实行开明专制。

1913年10月10日就任***(正式)大总统时的袁世凯

那么在1912年3月10日经过南北一番博弈后,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方面为了限制他的权力,在3月11号草草出台《临时约法》(2月份开始提议并草拟),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为后来的北洋乱局埋了雷,这是后话)。

接下来,黎元洪、蔡锷、熊希龄、杨度等人极力向老袁推荐,说梁启超是宪政专家,还是财政专家。民国初创,正是用人之际,这样的大学问家弃之不用,是国家的损失云云。那么,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老袁决定邀请梁启超回国。1913年8月25日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吸纳了(统一共和党、共和实进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其他4个党派,改组为***。好么,这一下南方的实力又壮大了。我们知道,《临时约法》规定,约法施行十个月之后,要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获胜的党派有权组阁。民国大总统的命令是要有内阁总理签字方能生效。这时候,“宪政专家”梁启超自然成了“香饽饽”。

在经历了漫长的观望、争执和博弈之后,海外漂泊十四年的梁启超终于在神户登船,踏上了回家的路。

壬子腊半(即1913年1月)雪中所影,其地为天津之日本公园,所倚之宅即饮冰室也。

1912年10月8日梁启超乘坐的大信丸抵达天津。可惜袁世凯的派人扑了个空,被日本人抢了先,梁启超住进了这所早就帮他租好的荣街行馆。袁世凯那边儿坐不住了,三天内,宾客不断,前民国总理唐绍仪、前直隶都督张锡銮亲自登门拜访,时任民国总理赵秉钧、陆军总长段祺瑞也都派了代表前来。其他各派人士也都前来拜访或致电,门簿上登记的宾客超过了二百人(有影响力的大学问家,又是宪政专家,人才难得,各方积极争取也很正常)。

大和公园鸟瞰图,右下角即为梁启超第一代饮冰室

日租界大和公园,现已不存。位置在今天和平区山东路、多伦道、新华路、鞍山道合围区域。

梁启超荣街的住所出门就是日租界的大和公园。闲暇时,他可以散步、游玩。我们知道,1912年12月1日,梁启超又在日租界旭街17号(今和平路新华书店位置)创办了以“独立不倚”为宗旨的半月刊——《庸言报》(后改月刊)。从家到报馆上班儿,步行不过3分钟。

那么梁启超为什么回国第一站选择天津?第一,天津离北京近。民国下野的军阀政客、富商买办云集,一旦仕途不顺,可以寻求东山再起;第二,出于安全考虑。天津当时有九国租界,治外法权,一旦有事儿,民国的军警进不来。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由日本驻津领事郑永昌带人,一路从北京护送到天津,直到大沽口坐上日本军舰大岛丸。包括后来他们一家都在日本生活(当然有一段时间,梁启超在欧美活动,期间跟孙文还有过接触)。所以,他还是比较乐意住在天津,住在日租界的。

梁启超长子建筑大师梁思成

那么他在这儿住了多久呢?由于他回来主要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帮袁世凯“组建健全大党”。肯定是经常往返京津两地,不可能住太久。那么,由于1913年5月,他的家人要从日本回来团聚。梁启超当时已有一妻一妾(李惠仙、王桂荃),还有6个孩子(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而且他弟弟梁启勋也在。日租界荣街这所房子可住只有4间,而且房间又小。这么一大家子人,肯定是住不下的。而梁启超的弟弟梁启勋偏偏坚持要在日租界找,可一直也没找着合适的。有一次,都交了订金了,梁启超又觉着不合适,白白浪费了30块钱。最终,在1913年4月18日,以每月230元租了德租界马场道原直隶总督陈夔龙住过的房子。这个房子开间极大,一间顶荣街的两间,有花园,有西式的厕所、浴室,还有玻璃花房。

梁启超“宝贝”长女梁思顺

宠女狂魔梁启超,光给女儿梁思顺布置房间就花了800金,全家家具才不到200金。在给女儿的信里说,我的书房就在你房间旁边,想想我的宝贝就要回来了,我怎么能让她离开半步呢?

可惜他没能在第一时间跟家人团聚。在1913年5月29日,他回国的头等大事——统一、共和、民主三党在他的努力撮合下终于合并为进步党。这段时间,他跟家人是聚少离多。到了9月11日,熊希龄组建“人才内阁”,梁启超又担任司法总长。这下他更忙了,只能半个月回一趟天津。他有过全家在北京租一所大宅的想法。但是又怕时局不稳,只能以“津中之宅留以防乱”。

民国三年即1914年天津造币总厂制袁大头

后来在熊希龄内阁解散,1914年2月19日梁启超担任制币局总裁。有感于币制的混乱,在他的努力下,《国币条例》出台,从法律上确定了“银本位”。于是就在天津造币总厂开铸“袁大头”。当年8月1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与钱业公会宣布,市场上只流通银元。从此,“袁大头”成为民国时期第一国币。这是我国历史上“废两改元”的肇始。

梁启超学生蔡锷将军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梁启超旧居

这年的12月27日,梁启超跟袁世凯因“称帝”问题彻底闹翻。后来1915年,他们一家就住进了意租界西马路,也就是今天民族路的梁启超故居。这是1913年底在从周国贤手里买的一块空地,总共3.895亩,1915年建起了两层带地下室的小楼。1915年8月14日杨度等人成立筹安会,为袁世凯“君主立宪”大肆宣传。转天(即8月15日)梁启超跟他的学生蔡锷商量“反袁护国”计划,就是在那座楼上。后来俩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说筹安会所谓“君主立宪”是只君主,不立宪。而蔡锷回到北京,假装与他的老师决裂,痛斥梁启超是个书呆子,不识时务。然后,摆出一副“纵情声色”的假象。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

“六部总理”段祺瑞

我们说,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去世之后,梁启超开始支持段祺瑞。1917年5月21日,因为在(一战)对德宣战问题上争执不下,大总统黎元洪与内阁总理段祺瑞爆发“府院之争”,段祺瑞下野津门。在段祺瑞等人的怂恿下,当年6月14日张勋率部进京。在解散国会、赶走黎元洪之后,7月1日拥戴溥仪复辟帝制。7月14日,段祺瑞经过马厂誓师,“三造共和”。梁启超任段祺瑞内阁财政总长。由于段祺瑞不肯恢复《临时约法》,9月18日孙文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11月16日因战事失利,段祺瑞向大总统冯国璋提出辞职。有感于时局动荡,梁启超从此对政治心灰意冷,转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上。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饮冰室

1924年,梁启超在老楼的南面又建起了他的书斋,也就是今天意风区民族路的“饮冰室”。

更新于:11小时前
评论问答